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好传承好
“风雪苍茫,远山肃穆,3顶墨绿色的帐篷扎在苍茫的草原深处……就这样,221厂批建设者来到此地,向着我国早的核事业正式进军。”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金银滩的原子城纪念馆里,讲解员深情讲述着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扎根高原创建中国核工业的故事。透过文字、实物、实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感染着每一名参观者。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青海大地走深走实。西宁市西路军纪念馆、金银滩原子城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在承载着精神力量的红色纪念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聆听英雄们艰苦奋斗的故事、感受青海人民攻坚克难的意志,心灵深处随之同频共振。一名年轻党员感慨地说,青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天斗地的奉献史、一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馈赠。
青海高寒缺氧,艰苦的自然条件总在考验共产党员,也在锤炼精神意志。从革命年代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修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时的无私奉献、勘探油田时的艰辛付出、开发盐湖时的白手起家……为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建设青海,人们从未停下奋进拼搏的脚步,发展变化的成就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续写。新时代,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新村新貌、自然保护区里的绿水青山、洋溢在一张张面庞上的笑容,见证了薪火相传的奉献精神,折射着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历史与实践证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不仅能在奋斗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而且能励志笃行,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时光荏苒,精神永恒。如今,在昔日的原子城旁,一座崭新的“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拔地而起,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到此参观学习。作为山东援青的重点项目,学院的建成对援青干部们也意义非凡。正如山东援青干部、海北州副州长赵庆平所说:“我们是建设者,但更多的也是收获者,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用心用情做好援助工作的精神指引。”新征程上面临更多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持之以恒、充满韧性的艰苦奋斗应该成为一种价值自觉、行为习惯,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之姿,定能建新功、立新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雪域高原上关于艰苦奋斗的故事,也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缩影。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背后凝结着革命先烈筚路蓝缕舍生取义的选择、建设者们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情怀、一代代共产党人兢兢业业不懈奋斗的付出。正是因为不断汇聚艰苦奋斗的力量,才铸就了今日中国的生机蓬勃。
奋斗创造了历史,实干才能成就未来。征途漫漫,继续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好传承好,我们定能团结一心向未来、风雨无阻向前进。
百位英雄人物之赵一曼
初夏时节,四川宜宾市翠屏山苍松翠柏,绿意盎然。在位于山腰的赵一曼纪念馆广场上,矗立着这位女英雄的雕塑,她目光坚毅,英姿飒爽。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在赵一曼当年所作《滨江述怀》诗中,尽显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出生在四川宜宾。
·学生时代的赵一曼,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成为学生领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各项革命运动。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她考进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9月,赵一曼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1928年,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她接到组织通知回国从事革命斗争。
·“在苏联学习期间,赵一曼结识了人生伴侣陈达邦。接到回国通知时,正怀有身孕。”赵一曼纪念馆馆长陈怀忠介绍,强烈的报国之心让赵一曼毅然选择了回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临行前,她到照相馆抱着年幼的“宁儿”,留下了与儿子的唯一合影。
·在东北,赵一曼先在沈阳、哈尔滨领导群众地下抗日,后在珠河等地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她能文能武,机智过人,曾参与领导了震惊日伪统治集团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极大鼓舞了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热忱。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在一次与日伪军的战斗中,她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寇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
首页|
走进钎度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
冀ICP备202202899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402000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