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当时 不负好时代(创见) 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
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个角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强音。
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问题,北大退伍军人宋玺22岁时参与亚丁湾护航,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24岁时打破世界纪录……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在工厂车间,他们与时间和质量赛跑……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个时代正因创新而进步发展、活力四射。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富有活力、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作为我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陆朝阳长期辛勤耕耘,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他确信,不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创新的时代,青年正当其时、潜能无限,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找到成就自己梦想的人生舞台,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全新挑战。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国家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奋斗奉献的过程。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搏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我辈青年须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成就精彩人生。
百位英雄人物之杨开慧 第二篇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板仓(今开慧镇开慧村)。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
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那里认识毛泽东。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这年9月,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并开始相爱。
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回到湖南长沙。同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文化书社,杨开慧予以资助并参与书社活动。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批团员。就在这时,她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1922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身兼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种职务,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
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杨开慧带着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也来到上海,协助毛泽东开展工作,并同向警予一起组织女工夜校。
1925年2月,杨开慧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同年12月,杨开慧离开韶山转往广州协助毛泽东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按照党的八七会议指示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坚定地说:“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后,归葬故乡板仓。如今,由杨开慧烈士故居、陵园、陈列馆以及杨公庙组成的杨开慧纪念馆,成为中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首页|
走进钎度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
冀ICP备202202899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402000312号